为探索法学专业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提高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落实法学专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命题,2024年3月9日,由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郑州西亚斯学院文法学院、河南省民办高校法学虚拟教研室共同举办的“法学专业产教融合研讨会”在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129会议室举办。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执行部长张景忠、郑州西亚斯学院文法学院院长王龙天、法律系主任高玉侠、河南警察学院教研室主任党敏、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徐静、郑州工商学院教研室主任庞萌苗、安阳学院文法学院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史昊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主任华鹏、河南荟智源策律师事务所李利军主任、上海浩信(郑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崔月清、上海大沧海新闵(郑州)律师事务所主任何晓垒、河南钟秀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煜群、河南臻哲律师事务所主任程合适、李洪才、河南美盈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伟杰、法学科教中心主任何祖普、副主任陈艳红及科教中心全体教师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共四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法学专业产教融合新路径”“法学学科竞赛”“法学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张景忠首先致欢迎词,他向莅临现场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6163银河线路重视产教融合工作,成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管理规定》等20余项配套制度,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多项。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为推动各专业的产教融合工作深入开展,设立产教融合办,组织访企拓岗、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等各项活动走深走实。他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法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法治河南、法治国家建设做贡献。
高玉侠就法学专业学科竞赛和法学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进行主题发言,她首先就法学专业学科竞赛的初衷、目的、选拔和赛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法学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习实践岗位上进一步深化课程学习的深度,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既是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法律思维和法学素养,最终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祖普首先介绍了我校法学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2+1+1”产教融合型的课程体系,重点阐述法学专业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岗位任务、教学设计和客观评价标准及具体的实施与成效。然后围绕河南民办高校法学专业建设资助项目的建设指标、过程、成果以及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同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实务界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明确民办高校法学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校法学专业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
庞萌苗围绕河南省教育厅法学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进行发言,她认为,各高校法学专业重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合作形式各有特色。郑州工商学院与上海大沧海闵行(郑州)律师事务所的合作模式包括定期开展实习实训,教师到律师事务所参与实务训练和调研、双方协同开展课题申报、科研合作、律师为学生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实务课程授课、论文指导等形式,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都是法学学生实务训练的重要平台,学校只有与实务部门更多的合作才能更全面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党敏、徐静围绕法学专业课程思政问题进行发言。徐静指出,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法学教育蕴含的对意识形态的塑造之意以及公平、正义、诚信、爱国、公序良俗等价值原色,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基于法学学科的专业特性和内在价值属性,法学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水到渠成。党敏认为,法学教育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应时刻注意把提升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完善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坚持在兼顾法学专业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的同时,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导向,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融入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华鹏就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的法学专业建设现状、实践环节落实和提高法学学生考研率的具体措施进行分享,史昊田就安阳学院法学专业产教融合的基本做法、法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提高学生法考通过率、强化学生实务技能训练的做法与各高校和实务专家进行了交流。
来自法律实务界的李煜群指出,法学学生的培养,理论知识是基础,而实务能力的训练包括接待当事人的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法律文书写作的能力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需要法学学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掌握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提高法学学习的宽度、深度和高度。程合适、王伟杰认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首先是“立德树人”,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是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品格的锤炼。李洪才认为高校对于法学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学生对于诉讼和非诉讼的的业务都要精通,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法学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崔月清认为,法学人才培养要立足于法治国家建设的大局,立足于法治河南建设发展的具体要求,河南省司法厅2024年2月6日发布《河南省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对河南律师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进行谋划。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必须关注时事、关注政策、关注需求。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全方位,多渠道,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基础,同时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自媒体时代任何场合和镜头下不怯场的能力和素养都是法律人的必备。李利军主任认为,时代在发展,法律行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对每一个“人”而言,决定你走的多远的是你的人品。二是“一专多才”的复合型人才。社会需要的是既懂法律,又懂外语、懂计算机、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对于学生将来得到发展非常重要。
王龙天院长认为,法学专业产教融合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我们如何培养法律人才”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课程思政对法学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产教融合是提高学生实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平台,多方合力推动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张景忠进行总结性发言,他对莅临会议现场的高校和实务界人士表示感谢,法学专业的产教融合研讨会,搭建了一个宝贵的法律教育界与法律实务界沟通的平台,与会的领导深入探讨、广泛交流,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力量,共同为河南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